400-123-4567

必威沧州全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发布日期:2024-07-17 10:50:13 浏览次数:

  必威官方网站盛夏时节,万物丰茂。在渤海之滨的黄骅港,码头沿岸桥吊林立,卡车穿梭如织,一艘艘远洋巨轮正在装卸集装箱。不远处,海铁联运班列满载着货物缓缓驶出……

  “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习的殷切嘱托催人奋进,黄骅港规划建设的征程波澜壮阔。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改革“关键一招”破局开路,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推动黄骅港规划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如今的黄骅港正朝着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目标迈进。

  4月20日,经海关验放后,10049吨棕榈仁粕进入沧州黄骅港综保建设有限公司公用型保税仓库,成为黄骅港保税仓库首单进仓业务,标志着黄骅港保税仓库正式投运。

  保税仓库有着外贸“宝库”之称必威,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环节成本、带动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并形成示范效应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自项目启动以来,各相关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合力攻坚,积极跟进各环节进展,确保了黄骅港保税仓库如期投运。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高效健全的工作机制,是把牢正确方向、落实重点工作、完成重大任务的重要保障。

  5月27日,市委书记康彦民又一次来到渤海新区黄骅市,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暨港口高质量发展现场办公会,逐项调度重点事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梳理项目建设面临的难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路径举措,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办结时限,安排部署下步重点工作。

  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暨港口高质量发展现场办公会,是我市推进黄骅港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

  围绕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目标,这一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港口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提速提效。

  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涉及方方面面的任务。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谋划、高位推进,成立专门机制,围绕“我们有什么、到底缺什么、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办”,持续用力、逐项攻坚,以改革办法破解发展桎梏,全力推进黄骅港规划建设。各相关部门、单位明确分工、健全机制,聚焦任务目标,以更强的活力、更顺的流程、更高的效率,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末端落实。渤海之滨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

  去年以来,我市谋划实施了总投资558亿元的煤炭、集装箱、滚装、原油等21个专业码头项目,首个万吨级液化码头建成开放,煤炭港区3#、4#散杂货码头投入运营,煤炭港区7万吨级双向航道成功首航,港口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首个铁路中心站建成投用,13.8公里的液化管廊、集装箱海关监管场所基本建成,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曲港高速、邯港高速和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等工程开工建设、有力推进,“公铁港”有机结合的多式联运体系日趋完备。

  一幅幅催人奋进的场景、一个个快速推进的项目,奏出黄骅港功能布局不断优化、集疏运体系加快完善、承载力和服务力持续增强的铿锵旋律。今年上半年,黄骅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79亿吨,同比增长12.04%。其中,矿石吞吐量4877.44万吨,同比增长20.77%;煤炭吞吐量11356.42万吨,同比增长6.15%。

  智慧化,是推动港口现代化建设绕不开的“关键词”,也是衡量一座港口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黄骅港煤炭港区,一列满载煤炭的列车顺利抵达,长长的车厢被定位车牵引至抵港第一站——翻车机房。数百米外的集控操作室内,依托国能黄骅港务公司自主研发的CE—TOS智能生产操作系统,工作人员轻点鼠标,现场翻车机便开始自动运行,煤炭翻卸、传送带运输……仅仅一个小时,就完成了8000吨煤炭卸车作业。

  CE—TOS智能生产操作系统的应用,降低了单列车的生产辅助用时,缩短了作业等待时长,有效提升了作业衔接的连贯性,开创了以监护为主代替操作为主的生产作业新模式。

  从翻车机房到码头装船机,从单一场景到“多点开花”,随着智能生产操作系统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黄骅港智慧港口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厚植技术沃土,智慧港口建设硕果累累。一年来,我市积极打造河北渤海港口产业发展研究院高端智库平台,成功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港口智慧生产能力转化;与中交三航院联合成立黄骅港智慧港口技术联合研究室,加强港口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智慧技术的深层研究,促进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有机结合;华港企业数字运营管理平台搭建完成,进一步为智慧港口建设夯实数字底座,助推黄骅港智慧化建设进程。

  截至目前,黄骅港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42件,其中发明专利145件,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部级及行业科技奖励52项,两项科技成果入选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5G智慧港口创新应用项目入选国家能源领域5G应用典型案例,自动装船入选国家交通运输部首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成为全国18个入选项目之一。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是现代化港口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要素。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做好煤炭转运过程中的粉尘抑制是绿色港口建设的“必修课”。建港初期,黄骅港就开始了“抑尘大战”。在翻车机房、皮带机转接点处等易起尘点设置布袋除尘系统190余套,随后自主攻关实施以本质长效抑尘技术、堆场智能洒水等为代表的抑尘方案,做到从源头杜绝煤尘产生。

  去年9月,煤炭港区粉尘多维度云检测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可以对堆场内起尘位置进行智能分析溯源,精准判断和推送粉尘污染超标信息,实现粉尘监测、污染区域智能预警、超标报警。

  作为国家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抵减生产、运转过程中的“碳足迹”,同样是绿色港口建设的重点任务。为解决船舶停靠港口作业期间启用辅助发电机的排碳量难题,黄骅港引入高效节能技术,大力推广船舶岸电使用技术。2023年,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船用岸电系统累计成功接电1068艘次,同比增长131.7%;使用电量401.52万度,替代船舶燃油883.33吨,减少碳排放2859吨,有效促进港口及其周边区域空气质量的提升。

  “港在景中建,人在画中行”。如今的黄骅港,不仅成为渤海湾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沧州乃至整个煤炭港口界的一张“国字号”生态名片。

  日前,“伯晟62”“天祥62”两艘集装箱货轮驶离黄骅港津冀国际集装箱码头,分别经由南沙、上海中转开往越南胡志明、中东杰布阿里。这标志着“黄骅港—南沙—东南亚”和“黄骅港—上海—中东”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

  近年来,我市通过一体化运作、协同化发展机制,不断拓展港口内外贸新航线,优化集装箱航线网络布局,拓展货种货源渠道,相继开通“黄骅港—日本关东关西”“黄骅港—俄罗斯远东”等外贸集装箱航线,以及黄骅港到广州、厦门的集装箱班轮,进一步打造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促进了港口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

  截至目前,黄骅港已开辟内外贸航线条,航线可通达全球各大港口,加入了世界物流护照计划,同4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0余个港口有通航往来,主要货类涉及煤炭、铁矿石、铝矾土、油品、粮食、煤化工产品、化肥等多个种类。

  一条条航线的开通,进一步增强了黄骅港对外开放水平,提升了港口辐射力、开放竞争力、产业集聚力,为港口及腹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辟了新通道。

  4月8日,黄骅港—雄安新区内陆港正式揭牌设立,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雄安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雄安新区内陆港,将黄骅港的海运、场站、保税、通关、国内国际贸易等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填充到雄安新区内陆港,黄骅港成为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海上门户”。

  黄骅港—雄安新区内陆港的设立,为雄安新区提供了口岸支持,进一步提高了综合保税区内企业物流运转效率,有效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必威。

  这也是黄骅港对接内陆腹地,推进海陆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必威。一年来,我市抢抓“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机遇,以港口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多式联运优势,沿朔黄、太中银、邯黄铁路“三线个内陆港,目前已设立山西五台、平遥,石家庄高邑、平山,内蒙古包头等13个内陆港,将“出海口”搬到内陆地区家门口。其中,山西平遥至黄骅港的海铁班列自开通以来,基本实现了“天天班”和“重去重回”,位列铁路总公司全国23条海铁快线精品线路榜首,为拉动区域间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致力海陆联动,努力将广大腹地引向海洋、通向世界,一幅黄骅港与腹地双向奔赴、协同发展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被誉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驰骋欧亚大陆,让沧州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6月25日,一列满载30个标准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黄骅港启程,全程运行8000公里,15天后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此次开行的黄骅港通往莫斯科的中欧班列是自5月13日开行以来的第二班,标志着该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开辟了一条“东联西出、海陆互济”的国际物流新通道,为沿海经济区产业发展向亚欧市场辐射搭建起高效、便捷的运输路径,对助力京津冀优势产品走出国门,推动黄骅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黄骅港正积极推进投资16亿元、占地约935亩的黄骅港集装箱公铁多式联运外场站转运站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集装箱产业链条,预计2025年底可实现投产运营。

  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如今,开放合作,共赢共享,已成为对外彰显“开放沧州”的重要标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